
辛芷蕾与梁婷十年恩怨和解背后的行业启示
□黄康俊
一、从“被告席”到“婷妈”:一场跨越十年的和解
2025年9月15日,影视圈掀起一场“迟来的对话”。星汇天姬传媒董事长梁婷在微博发表长文,首次公开回应与辛芷蕾长达十年的恩怨,字里行间交织着培养的心血、解约的伤痛与释然的温情。随后,刚刚斩获威尼斯影后的辛芷蕾以“婷妈”相称,在社交平台写下“谢谢让我有梦可做”的长文,正式揭开这场纠葛的和解序幕。
展开剩余85%4天前,朋友梁婷转发了另一朋友的给她的微信予我,说辛芷蕾获威尼斯影后之后,想到首先该感谢前老板梁婷,但最终未有做到,想通过朋友转达对此事的内疚。我曾多年前从梁婷口中了解到她和旗下艺人辛芷蕾有过突发的“艺人与经纪人的矛盾”。今天午后,梁婷终于彻底“放下”了,把其几天前说过的将要做个“表达”的意思,用“泪水”泡出了十年感慨的五千字长文,发到我的朋友群,我从梁婷文中看到,其中既有对辛芷蕾入行细节的回忆——从2007年黑龙江卫视的礼仪小姐“辛蕾”,到签约后3个月内拿下关锦鹏广告TVC女主角、央六数字电影女一号,再到《长江图》《诡爱》等作品的力捧;也不乏对解约风波的剖白:2015年辛芷蕾在其生日当天送上“解约诉状”,理由是“不作为”,而梁婷最终选择“跟自己和解”,坦言“投入的心血远超赔偿金”。更引人动容的是,她提及辛芷蕾解约后“生日喝多了半夜打电话”入来,以及近日通过友人转达的“愧疚与感激”,直言“爱恨交织,或许是上辈子的缘”。
梁婷在微博上发文
辛芷蕾在微博上发文
辛芷蕾的回应则充满遗憾与真诚:“曾开玩笑说领奖台第一个感谢你,却食言了”“多年没联系,采访时想说感谢却没勇气”。她以“等待你8.8分的电影”呼应梁婷文中的创作野心,更以“月缺终须有弥缝”寄寓和解之意。这场隔空对话,不仅打破了“白眼狼”的舆论标签,更让一段被行业恩怨掩盖的师徒情谊浮出水面。
梁 婷
二、梁婷的“养成哲学”:经纪人与艺人的“家人式契约”
梁婷在文中反复强调对演员的“执念”:“只有保障基本生活,艺人才有心思专心学戏,否则只能接烂片谋生”。这种理念贯穿了她对辛芷蕾的培养——从提供衣食住行、才艺培训,到“收益递增公司递减”的分成模式,甚至为争取角色拜托范冰冰向唐德老总说情。她的“养成逻辑”带有鲜明的香港电影圈烙印:“艺人与经理人如同家人,合作3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”,而尹正“拿奖先感谢公司和我”的细节,更成为她心中“理想合作”的范本。
这种“家长式”投入,在当下追求快速变现的影视行业显得尤为珍贵。梁婷坦言,自己从香港电影圈入行,凭借人脉为辛芷蕾争取周星驰《美人鱼》面试、翁子光《踏血寻梅》备选等机会,甚至“磨遍香港导演班底”。她对演员的“底子”铺陈,恰是当下流量时代稀缺的“长线培养思维”——正如她所言:“每个付出都是星途的基石”。
三、辛芷蕾的“逆袭”:天赋、争议与“良心的证明”
辛芷蕾的威尼斯影后之路,是梁婷“影后命”预测的迟到兑现——从2016年《长江图》错失柏林银熊,到2025年《日掛中天》登顶威尼斯,9年的时间差里,藏着她从“神似宋慧乔”的新人到“演技碾压”的蜕变。梁婷在文中力证其“从未跑过龙套、未演烂片”,更以《诡爱》豆瓣7.4分(至今仍是辛芷蕾作品最高分)为例,强调其“表演宽度早在13年前已显现”。
然而,解约风波曾让她深陷“忘恩负义”的争议。梁婷此番公开辛芷蕾“通过张帅转达愧疚”的细节,以及“广告商可放心合作,她不会塌房”的力挺,实则为其“正名”:在名利场的诱惑中,“良心这东西是天生的”。辛芷蕾的回应则以“食言的感谢”直面遗憾,将个人成长与行业生态挂钩——正如她所言:“《日掛中天》让我明白,真诚感恩也是勇气”。
四、行业镜鉴:演员与经纪公司的“义与利”困境
这场和解的意义,远不止于两个人的恩怨。梁婷在文中犀利剖析了经纪行业的痛点:“经纪人需懂财税法、谈判、审美,还要做情感导师,具备这些才能为何不做制片人?”她直言“违约成本低、挖角成风”,导致“艺人成长后守不住初心”,而自己坚持的“家人式合作”在“诱惑太多”的行业中屡屡碰壁。
事实上,尹正“拿奖先谢公司”与辛芷蕾“十年后补感谢”的对比,折射出艺人与经纪人关系的两种可能:前者是理想化的“双向奔赴”,后者则是现实中“走散又重逢”的遗憾。梁婷的“香港模式”与内地影视工业化的碰撞,暴露出行业契约精神的缺失——当“分成比例”“资源置换”成为合作核心,“情义”与“培养”的价值往往被边缘化。
尹正奖杯在梁婷家里放着
五、和解之外:一场对“初心”的集体回望
梁婷在文末写道: “ 我得再拍一部目标豆瓣8.8分以上,票房要十位数的成绩,我导你演 @辛芷蕾 你看着办。或者,你再去把欧洲三大电影节另外两个影后奖杯抱回来,在国际舞台上获奖感言里感谢的人名单中【梁婷】要排名第一。”“希望这场和解能给寒冬的影视圈带来温情,成为演员与经纪公司关系的新示范”。辛芷蕾则以“等待8.8分电影”来呼应梁婷的创作野心,暗示未来或有合作可能。这场跨越十年的对话,不仅是个人恩怨的了结,更像是一次行业对“初心”的回望:
· 对艺人:成功的背后,永远有“铺路人”的心血。正如梁婷所言:“每个事无巨细的付出都是基石”,懂得感恩不是道德绑架,而是对职业起点的尊重。
· 对经纪人:在“流量至上”的时代,“长线培养”与“契约精神”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。梁婷对辛芷蕾、尹正、成毅的“知遇之恩”,恰是行业稀缺的“匠人精神”。
· 对行业:影视产业的复苏,需要更多“义薄云天”的合作——无论是梁婷为艺人“兜底生活”的魄力,还是范冰冰“为新人说情”的仗义,亦或是辛芷蕾“迟来的感谢”,都在提醒从业者:名利之外,“情义”二字才是走得更远的底气。
梁婷为其经纪公司艺人之改名
跋:月缺终圆,星途再启
从梁婷“哭成傻子”的五千字长文,到辛芷蕾“月缺终须有弥缝”的感慨,这场和解不仅为十年恩怨画上句点,更让公众看到影视圈鲜为人知的温情与不易。正如梁婷所言:“各有各的梦,各有各的辛酸”,而当“初心”与“感恩”重逢,或许正是行业走出寒冬、重拾温度的开始。
此刻,威尼斯的奖杯与梁婷家中尹正的“珍藏奖杯”遥遥相望,仿佛在诉说:真正的星途,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那些曾并肩同行的人,即使走散,也终会以另一种方式,彼此照亮。
黄康俊 简介
【 黄康俊 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、教授。著有长篇小说《南中国海佬》《热带岛》《深海船》等5部;传记文学《中国企业力量》《中国本色企业家》《中国典范家园》《中国刀王》《中国砖王叶德林》等50多部。作品在全国、省市获奖70多项山西股票配资平台,《深海船》获中国作家1991年度优秀作品奖、《雪鱼》获第五届花城文学奖、《海蚀崖》获特区文学十年大奖、《麦贤得之妻》获《人民日报》优秀作品奖等。作品翻译成英、法、日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行】
发布于:广东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